日本腦炎

發布時間:2017/7/6 上午 10:16:29
發布單位:登革熱防治中心

傳播方式:

日本腦炎是由病媒蚊傳播的疾病,人不會直接傳染給人。臺灣以三斑家蚊、環蚊家 蚊及白頭家蚊為主要的傳播媒介。

豬、鳥類及許多動物因被帶有日本腦炎病毒的病媒蚊叮咬而受到感染,而未帶病毒 的病媒蚊則在叮咬正處於病毒血症期(viremia)的動物時受到感染。

潛伏期:

通常為515天。

發病症狀:

感染日本腦炎病毒大部分無明顯症狀,約有小於1%的感染者會出現臨床症狀,最常見的臨床表現是急性腦炎。

有症狀者通常一開始出現非特異性症狀,如發燒、腹瀉、頭痛或嘔吐等,症狀輕微 者的臨床表現為無菌性腦膜炎或不明原因發燒,嚴重者,則出現意識狀態改變、全身無力、高燒、局部神經障礙(腦神經功能損傷、輕癱等)、運動障礙、帕金森氏 症候群(Parkinsonism,因錐體外系統功能受損,而有面具樣臉、齒輪狀僵直、舞蹈手足徐動症)、神智 不清、對人時地不能辨別等,甚至昏迷或死亡。

日本腦炎的致死率約20%30%,存活病例中,約30%50%有神經性或精神性後遺症,其產生的神經性後遺症包括不正常肌張力、語言障 礙、運動肌無力、腦神經及錐體外系統異常的神經功能缺損等。精神性後遺症以脾氣暴躁、性格不正常為主,智力不足則常發生在小孩。 

預防方法:

一、依規定時程接種日本腦炎疫苗。

二、預防病媒蚊叮咬:

(一)於流行期作好自我保護措施,可穿著淺色長袖衣褲,身體裸露處使用衛生福 利部核可之防蚊藥劑,以避免蚊蟲叮咬,降低感染風險。

(二)建議安裝紗門及紗窗,及使用蚊帳。

(三)避免於黎明和黃昏等病媒蚊活動的高峰期,於豬舍、其他動物畜舍或病媒蚊 孳生地點附近活動

治療方法與就醫資訊:

目前沒有特效藥物可治療日本腦炎,採取支持性療法。

預防接種建議:

一、臺灣自1960年代推動日本腦炎預防接種,使用的是以鼠腦製程之不活化日本腦炎疫苗(inactivated mouse brain-derived JE vaccine),為順應疫苗產製技術轉變與使用趨勢,自2017522日起改採用細胞培養製程之活性減毒嵌合型日本腦炎疫苗(live attenuated JE chimeric vaccine)。

二、活性減毒嵌合型日本腦炎疫苗幼兒常規接種時程:應接種2劑,出生滿15個月接種第1劑,間隔12個月接種第2劑。而經醫師評估不適合接種活性減毒嵌合型日本腦炎疫苗者,地方政府衛生局 (所)有提供不活化日本腦炎疫苗,可請醫療院所協助申請,依其接種時程完成。

三、針對已接種鼠腦製程之不活化日本腦炎疫苗的幼童,為維護其免疫力及疫苗保 護效果,依據「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ACIP)」建議,訂定疫苗銜接原則如下:

(一)已接種1劑鼠腦製程不活化日本腦炎疫苗:與前一劑鼠腦疫苗間隔至少14天接種第1劑,間隔12個月後接種第2劑。

(二)已接種2劑鼠腦製程不活化日本腦炎疫苗:與最後一劑鼠腦疫苗間隔至少12個月後接種1劑,其後不必再追加。

(三)已接種3劑鼠腦製程不活化日本腦炎疫苗:滿5歲至入學前接種1劑,與最後一劑鼠腦疫苗間隔至少12個月。

四、成人若居住地或工作場所接近豬舍、其他動物畜舍或病媒蚊孳生地點等高風險 地區,或至流行地區旅遊,可自費接種日本腦炎疫苗。

最後修改時間:2019/10/4 上午 09:2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