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2013年將戶外空汙列為一級致癌物—像是沙塵、汽機車排氣、工廠廢氣、吸菸、廚房油煙等,造成肺部、心血管、過敏或癌症等―我們自身雖無法改變大環境,但能做好自我防護,減少空汙對健康的危害。
民眾外出前可查詢環保署的「環境即時通」APP或空氣品質監測網站,瞭解該地空氣品質指標(AQI)監測結果,決定採取那些防護措施;如AQI呈現橘紅色時,代表此時空氣品質不良,特別是敏感族群(慢性病、老幼婦孺等),建議降低戶外活動時間或強度或隨身攜帶藥物(如有氣喘或慢性病者);佩戴口罩是自我保護的最後ㄧ道防線,提醒配戴時需注意貼合性,才能有效達到防護效果。
從戶外回到屋內,記得換掉外出服及清潔臉部、手,倘室外空氣品質不佳,適時關閉門窗或開啟空氣清淨機。另外廚房使用瓦斯爐時,產生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甲醛及懸浮微粒,影響人體健康,提醒在家烹煮食物記得開啟排油煙機,烹煮食物少油炸方式,多使用蒸、煮方式。最後提醒民眾養成良好生活習慣、規律運動、營養均衡,提升免疫力也是防範空汙的方法之一。
發稿人:國民健康科 林士弘
連絡電話:06-6357716(東興辦公室)轉249

民眾在各種活動狀況下佩戴口罩之建議(資料源自國民健康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