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針對昨日媒體報導「夜間倒垃圾蚊子多到拿電蚊拍,怕登革熱上身」等內容,經國家衛生研究院專家診斷結果為「家蚊」惹的禍!

南市衛生局針對昨日媒體報導「夜間倒垃圾蚊子多到拿電蚊拍,怕登革熱上身」等內容,衛生局澄清說明如下:

有關報導民眾於夜間倒垃圾時所見的大量蚊蟲,今(7)早登革熱防治中心邀集疾病管制署南區管制中心及國家衛生研究院專家,會同中西區區長、公所人員、環保局同仁、里長於西賢里進行聯合巡查,經調查查獲禍首為鹹水家蚊,並非可傳播登革熱病毒之埃及斑蚊或白線斑蚊。家蚊與登革熱病媒蚊斑蚊之習性不同,於晚上出沒叮咬的蚊子通常為熱帶家蚊,其多棲息在不流動的下水道或水溝,只要保持下水道暢通即可防治熱帶家蚊,故定期清理溝內阻塞物並保持水流暢通,即可大幅度減少熱帶家蚊的孳生機會。另家蚊並非登革熱病媒蚊,不具傳播登革熱病毒的能力,外觀上與病媒蚊也有所不同。登革熱病媒蚊「埃及斑蚊」或「白線斑蚊」,腳上則有明顯的白色斑蚊俗稱「花腳蚊」,多於白天活動,斑蚊在白天吸血,以早上9-10時及下午4-5時為吸血高峰,斑蚊喜於乾淨積水容器及積水處產卵,主要孳生於人工容器,包括花瓶、花盆底盤、 水桶、廢輪胎、地下室及其他各種可積水容器。

國家衛生研究院黃旌集博士也解釋鹹水家蚊幼蟲喜孳生於陽光充足的海濱鹹水棲息地,如沿海紅樹林、沼澤和潮汐沼澤,尤其是被垃圾污染的地方。這些包括水坑、岩池、池塘、船上的積水以及靠近人口稠密的沿海地區一些較小的垃圾容器(如罐子),建議該地區持續進行環境管理,雌性鹹水家蚊可整夜叮咬,吸血高峰期在晚上7點至8點之間。只有清除孳生源,蚊子才不會源源不絕的產生,落實「巡、倒、清、刷」才是防蚊不二法門。疾病管制署南區管制中心專家也建議民眾可使用捕蚊燈,以降低蚊蟲的密度,並藉由捕捉的蚊蟲類別,來訂定後續的防治方向,本次聯合稽查查獲的髒亂點,即便捕捉到多為家蚊,但中心是對於預防登革熱的腳步仍不會停歇,中心會進行列管並定期複查,也併請地主定期清掃環境,共同防治登革熱。

另根據疾管署和國衛院監測統計資料分析,目前戶外蚊子增多,主因與近期氣溫回升與水體環境有關,搖蚊與家蚊在傍晚或夜間出現較為頻繁,雖數量大,但不會傳染登革熱,請民眾無須過度驚慌。市長黃偉哲強調,不論是家蚊或斑蚊,最主要的防治方式就是清除積水容器及積水處,讓蚊子無處產卵繁殖,避免孳生孑孓。

登防中心尤天厚主任再度呼籲,目前全國登革熱境外移入個案已達51例,登革熱是一種「社區病」、「環境病」,一旦有登革病毒進入社區,且生活周圍有斑蚊孳生,就有登革熱流行的可能性。請民眾應持續進行容器減量,澈底清除孳生源,落實「巡、倒、清、刷」,與政府防疫團隊共同阻斷病媒蚊的生長,遏止疫情擴散風險,消滅登革熱。台南市於114年1-3月為登革熱防治衛教宣導期,自4月1日起針對查獲孳生源,則依據傳染病防治法第25、70條規定,處罰鍰新臺幣3,000~15,000元且無改善期,目前4月已開立67張罰單,請市民朋友將孳生源清除的作為,轉化為日常生活習慣,避免孳生病媒蚊嚴重影響自己與家人甚至鄰近居民的健康也讓荷包損失。相關資訊請參閱臺南市政府登革熱防治中心 http://bit.ly/3xHfuzL 或撥打 06-3366366防疫專線。

發稿人:登革熱防治中心 蔡菁芬組長

連絡人:登革熱防治中心 吳昭慧副執行秘書

連絡電話:06-2902290(登革熱防治中心)

工作人員捕蚊
工作人員捕蚊
天溝棒巡查
天溝棒巡查
台灣傳播登革熱的病媒蚊
台灣傳播登革熱的病媒蚊
巡視周遭環境
巡視周遭環境
採樣
採樣
進行聯合巡查
進行聯合巡查
陽性容器
陽性容器
點閱數1078 上架日期 2025/5/7 更新日期 2025/5/7
:::
點選收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