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南市簡介

地理位置:
  臺南市土地面積為兩千一百九十一平方公里,位在臺灣本島西南部,西臨臺灣海峽,北接嘉義縣,南與高雄市為界。本市東部臨中央山脈的前山地帶,地勢較高,西部位於臺灣嘉南平原之中心,地勢較為平坦。
歷史沿革:
  17世紀大航海時代以前,平埔族西拉雅系臺窩灣社(Taioan、Taiouan、Taivuan)即已濱臺江而居,以漁獵、農耕維生,後來「臺灣」之名即由此而來。1624年,荷蘭人進入臺南,建立殖民政權,以擴大貿易獨佔權,先後興築熱蘭遮城(今安平古堡前身)與普羅民遮城(今赤崁樓前身),作為堡壘、長官住所,與發號施令的行政中心。
1661年4月,鄭成功(1624-1662)率領400艘軍艦、2萬5000兵員轉進臺灣,圍城迫使荷蘭簽下降書,建立明鄭王朝,以臺灣為東都,設承天府,以普羅民遮城為府治,另以新港溪為界設兩縣:天興縣設治於佳里興(佳里區),管轄現今嘉義以北的地方,萬年縣設治於二層行(仁德區),管轄現今高雄以南的地方,並且將熱蘭遮城改為安平鎮,並分兵屯墾,獎勵農耕,開拓南臺灣。1664年,鄭經(1643-1681)重新規劃行政區域,將東都改為東寧,天興、萬年2縣升為州,並於南北路和澎湖設安撫司,同時將承天府分為4坊,分別為東安、西定、寧南、鎮北(皆在現今臺南市區),另外規畫24里,分布於現今臺南市及高雄市。
1683年(清康熙22年),清政府派遣施琅(1621-1696)率領戰船200餘艘、官兵2萬餘人攻打臺灣,鄭軍大敗於澎湖,臺灣從此歸清版圖。翌年4月,設立臺灣府,府治設於東安坊,隸屬於福建省管轄,廢天興州、萬年州,將之改為諸羅縣、臺灣縣與鳳山縣,隸於臺灣府管轄。其後,雖因治安與國防考量,而於1723年(清雍正元年)增設彰化縣、1731年(清雍正9年)再設噶瑪蘭廳。
1894年(清光緒20年),清日「甲午戰爭」,翌年,清國戰敗,將臺澎割讓給日本。日本治臺之初,參照清領末期舊制,將臺北府、臺灣府、臺南府改為臺北縣、臺灣縣與臺南縣;臺南縣所轄包括現今的雲林、嘉義、臺南、高雄、屏東等縣市。其後多次變革。
1945年(昭和20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10月25日,國民政府臺灣行政長官公署陳儀來台接管臺灣。翌年(1946)1月7日「臺南縣」成立,除原屬臺南州之臺南、嘉義兩市劃出獨立為省轄市外,其餘原屬臺南州下的10郡,仍為臺南縣轄域,並改郡為區,改庄街為鄉鎮;繼則將水上、太保2鄉劃歸嘉義市、安順鄉編入臺南市,並增設林內、麥寮、褒忠、東勢等4鄉,復將原阿里山番界改設吳鳳鄉,縣治設於新營,市治則設於臺南市區。
1950年(民國39年)10月25日,行政區域重新劃分,易大縣制為小縣制,今日臺南的範圍,縮為八掌溪以南、二仁溪以北之地,原臺南縣部分轄有新營、曾文、北門、新化、新豐等5區31鄉鎮市,其餘為臺南市範圍。
2010年(民國99年)12月25日,臺南縣市合併,稱「臺南市」,計轄37區,首任市長為賴清德先生。
行政區域:
  17世紀大航海時代以前,平埔族西拉雅系臺窩灣社(Taioan、 Taiouan、Taivuan)即已濱臺江而居,以漁獵、農耕維生,後來「臺灣」之名即由此而來。1624年,荷蘭人進入臺南,建立殖民政權,以擴大貿 易獨佔權,先後興築熱蘭遮城(今安平古堡前身)與普羅民遮城(今赤崁樓前身),作為堡壘、長官住所,與發號施令的行政中心。
人口概況:
  依據國際標準,一個地區老年人口(65歲以上)占人口總數的比例超過7%時,我們便可判定這個區域已經達到人口高齡化的水準。
  我國自82年起邁入高齡化社會以來,65歲以上老人所占比例持續攀升,103年6月底65歲以上老人計有274萬8989人,占總人口比例達11.75%;103年底本市65歲以上老人則有23萬3522人占本市人口12.4%,居全國排名12名,五都第2名。
自然文化:
   全市位於北回歸線以南,屬亞熱帶,氣候溫和,農產豐富,主要以稻米、甘蔗、 雜糧為主,地方特產極多,其中水田、旱田、魚塭、鹽田、蓮田、菱角田面積均佔全國之冠。
※本市境內高山:有大凍山、崁頭山、三腳南山、烏山嶺、西阿里關山、竹子尖山,其中以大凍山高度最高1,241公尺,位於白河區與嘉義縣交界。 

相關附件

  • 臺南地理位置
點閱數4555 最後修改日期 2020/6/2 下午 04:23:29
:::
點選收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