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識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

甚麼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

ADHD全名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也就是俗稱的過動兒,常見於6至18歲學童與青少年,台灣的盛行率約為7%。目前研究ADHD可能是腦部發展異常或神經傳導物質失衡,如多巴胺分泌不足、遺傳、腦傷等因素所致。

幼兒過動知多少(中文字幕)-衛生福利部心理健康司宣導影片

幼兒過動知多少ADHD in Kids(英文字幕 English Subtitles)-衛生福利部心理健康司宣導影片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表現

在不同場合下,出現與年齡不符的專注力不足、過動、衝動症狀。
以表現症狀不同,可區分為「注意力不足型」、「過動與衝動型」,以及同時出現前兩類狀況的「混合型」三種。
*注意力不足的特質-對於事情無法持續專注,不容易按部就班或依照順序學習,對於不感興趣的事情,缺乏內在驅動力,很難專心。
*過動/衝動的特質-事情未想清楚前就展開行動,無法耐心等待或依照順序做事,看到新奇事物充滿興趣。在須安靜的場合,還是會不時扭動身體、自言自語、坐不住,像永不停歇的馬達。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多元處遇

ADHD學生可由家庭、學校、醫療、社會等面向介入。
1.家庭-瞭解孩子特性並協助養成規劃良好作息及習慣,相關課程如親職教育、親職諮商、家長成長團體、家長訓練方案、家族治療等。
2.學校-加強親師溝通,瞭解學生問題與需求,結合輔導、特教、及醫療等資源協助學生,親師生相互理解接納與合作。
3.醫療-由醫師給予專業診斷,安排職能治療、心理治療、行為治療或藥物治療等方式。
4.社會-家長支持團體或相關民間協會、基金會等相關資源。

如有ADHD相關問題,建議諮詢兒童青少年精神專科醫師,或電洽衛生福利部"1925"安心專線,或來電衛生局06-6357716/06-2679751洽詢。
本市醫師如下圖(112.06.05更新)
資料來源: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
https://www.tscap.org.tw/TW/Retail/ugC_Retail.asp?hidRetailID=86#tbContent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迷思澄清

Q:根本沒有ADHD,孩子只是好動而已?
A:醫學已證實ADHD是一種生理發展疾病,大腦前額葉皮質部份發展得較一般人慢,造成注意力不足、衝動或過動的症狀。長期會形成憂鬱、焦慮、藥酒癮、反社會行為。

Q:家長不會教、太放縱,孩子才變成過動兒?
A:醫學已證實ADHD是一種生理疾病,可能跟遺傳、感染影響腦部、腦傷、早產、鉛中毒等相關,家長不會教、太放縱不會造成ADHD,但知道孩子有這樣的傾向,卻沒有學習調整對待與管教方式,會讓ADHD症狀更嚴重。

Q:小孩打電動超專心的,怎麼會是ADHD?
A:ADHD患者大腦發展較慢,動機中樞較鈍化,無法等待持續累積才有的成果,像手機、電腦等強而有力、立即回饋的刺激性活動,才提得起興趣。因此,不是孩子玩手機或打電動很專心,就表示不是ADHD。

Q:ADHD長大就會好,不需看醫生或特別處理。
A:ADHD孩子隨著成長,大腦也逐漸發展,衝動、過動有機會減少或消失,但專注力、集中力不見得會好轉。ADHD孩子若未處遇,有高達六成症狀會延續到青春期。長大後可以坐在椅子上,但不見得能專心聽課,也常因情緒控制差、易生氣而被誤診為躁鬱症。

Q:ADHD一定得吃藥,有很多副作用?
A:不是每個ADHD都必須吃藥,輕度者和學齡前兒童可藉由行為治療和環境安排來改善。但嚴重個案在早期藥物治療是非常重要且有效。主要副作用包含食欲不佳、睡眠失調等。透過短效與長效型藥物搭配使用,避開飯前和睡覺服用,可明顯減輕副作用。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五個迷思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五個迷思(台語版)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宣導海報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宣導海報-英文版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相關資源/網站

點選前往 臺南市國中小學生隱性特殊需求資源指南
點選前往 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
點選前往 社團法人台灣赤子心過動症協會
點選前往 社團法人台灣心動家族兒童青少年關懷協會
點選前往 當老師遇見ADHD(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點選前往 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資料網(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
點選前往 認識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衛生福利部心理健康司衛教資源

其他語言宣導單張(資料來源: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

點閱數15971 最後修改日期 2023/6/7 上午 10:49:50
:::
點選收合